商湯于今日解禁限售股份,港股開盤后,商湯股價跳水,股價一度下探至 2.91 港元。截至發(fā)稿,商湯報 3.25 港元,跌度近 45%,市值不足 1100 億港元。這也意味著,商湯自去年底上市以來,股價首次跌破 3.85 港元的發(fā)行價。
今日早間,商湯科技在港交所發(fā)布公告稱,公司高管徐立、王曉剛、徐冰及公司若干管理層成員自愿承諾,于 2022 年 12 月 29 日之前,不會出售公司總數(shù)為 20.02 億股的 B 類股份(占已發(fā)行股份總數(shù)約 5.98%)。前述成員表示,作出該等自愿禁售承諾乃為表達彼等對公司長期價值及前景的信心。同時,公司所有已發(fā)行 A 類股份將受禁售承諾的規(guī)限,直至 2022 年 12 月 29 日。
雖然公司管理層宣布延長股份鎖定期,以表達對公司長期價值及前景的信心。但商湯上市前投資者和基石涉 233 億股,占公司總股本的 70%,隨著今日全部解禁,市場上的流通股票將大大增加。
就在上周,麥格理發(fā)研報重申商湯“跑輸大市”評級,并列入沽售名單,指其當前估值過高。麥格理研報指出,全球人工智能公司的市盈率(TTM)已從 2021 年 12 月下旬的約 30 倍(商湯上市時)降至目前的約 15 倍。商湯的股價也較 2022 年 1 月的峰值回調了 25%(恒指-6.5%),但估值(26.2 倍 2022 年市售率)仍高于同業(yè)。
該行認為,這是由于自由流通量(低于 2%)和交易活動有限。其當前估值與股價過高。該行將公司目標價從 4 港元下調 19% 至 3.24 港元,潛在的下行空間為 45.8%。該行續(xù)指,預計 6 月 30 日的 IPO 前股份鎖定期到期后,自由流通量將增加至 60% 以上。此外,以商湯科技每股 3.85 港元的港股 IPO 最終發(fā)售定價,其估值(26.2 倍 2022 年市售率)與軟件(6.9 倍)和人工智能(9.5 倍)同業(yè)估值相比存在較大差距,拋售壓力沉重。該行將商湯科技的 2022 年收入同比增幅預測從 34% 下調至 29%,小幅調整 2023/2024 年預測增幅至 38%/36%,并將預期估值下調至 10 倍 2023 年市售率(此前為 16 倍 2022 年市售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