枝頭歡唱的黃胸鹀、山林中姿態(tài)優(yōu)雅的綠孔雀、水飛舞的中華白海豚、海中悠閑漫步的綠烏龜……這可不是大自然中常見的一幕,而是一張張郵票再現(xiàn)的優(yōu)美形態(tài),它們生動活潑,令人愛不釋手,駐足觀看。
在北京國家動物博物館舉行的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(Ⅰ級)(三)》特種郵票首發(fā)式現(xiàn)場,記者看到,以我國珍稀野生動物為主題的特種郵票,共一套8枚,都是運用科學插畫方式進行設計,筆法精微細膩,色彩畫面清澈亮麗,每張郵票邊飾描繪了普氏野馬、中華秋沙鴨、大硨磲三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形象,為這套惟肖惟妙的郵票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。
“這套郵票的圖案分別是斑尾榛雞、黃胸鹀、綠孔雀、中華穿山甲、海南長臂猿、鱷蜥、中華白海豚和綠烏龜。”該套郵票科學專家、中國科學院集郵協(xié)會副秘書長孫悅華研究員告訴記者,整套郵票為我國著名郵票畫家曾孝濂設計,以中國畫的手法表現(xiàn)和襯托,展示了八種珍稀野生動物。
其中,斑尾榛雞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鳥類,它既是青藏高原高山針葉林特有鳥類的典型代表,也是我國研究最為深入的鳥類之一。其他6種珍稀野生動物,由于棲息地破壞或過度捕殺等原因,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滅絕風險。
“還有一種是黃胸鹀,尤其值得關注。”孫悅華介紹說,黃胸鹀曾是歐亞大陸數(shù)量最為豐富的鳴禽之一,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,黃胸鹀種群數(shù)量由于過度捕殺出現(xiàn)嚴重下降,目前數(shù)量極其稀少,為今年2月1日我國新增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。
珍稀野生動物是我國的寶貴財富,也是全人類的共有寶藏。保護珍稀野生動物是全體公民的責任和義務。近年來,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,協(xié)同推進生物多樣性治理,建立國家公園體系,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,在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行動下,生物棲息地環(huán)境得到提升,物種多樣性得到保護。
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黨委書記聶常虹表示,郵票是國家名片,被譽為濃縮的“百科全書”,其方寸之間,是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、自然、生物的記錄和再現(xiàn)。此次發(fā)行的特種郵票,對宣傳和推廣野生動物保護,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今后,還將繼續(xù)利用先進的保護理念和保護方式,積極投入到珍稀野生動物保護行動中。
據(jù)了解,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(I級)》特種郵票曾分別于2000年和2001年發(fā)行過第一套和第二套,這是時隔20年之后再次發(fā)行的第三套。(胡利娟)